欢迎来到高中生网资源网!
壮族医药经过漫长的发展历史,到了晚清和民国时期,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出现了有关壮医药方面的著作。这一时期壮医药在药物、病证、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得到了初步的总结。药物方面,如前所述,明代林...
壮族地居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潮湿,且多高山丘陵,树木茂密,故岚岳瘴疟、瘟痧疫疠均多发生。壮医对这些疾病所具有的传染性早已有所认识,如《镇安府志》载天保县,山深箐密,气候多戾……居此者,多中虚,四...
在桂西壮族聚居的靖西县,流传着-种很有特色的药市习俗。壮族聚居的广西忻城县、贵港市等地,据说也有药市,但其规模则未能与靖西药市相比。壮乡药市到底起源于何时,现尚未发现比较明确的文献记载。考之《四民...
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壮医药事业逐渐兴旺,壮医药专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宋代苏颂主编的《本草图经》提到二广俚医,俚医是对壮族民间医师的最早称呼,说明至少在宋代,壮族已出现专职医师,并得到社会...
周棣华,清代建乡萃英村人。精通医术,光绪二十八年疠疫流行,周救活多人,八十四岁寿终。[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全县志》阎铭校,清代全县西边人。精通医术,八十一岁而终。[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全县志》...
壮医药经过较长时期知识的积累和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系统的、具有民族及区域特色的理论体系的雏形。在学术上具有与中医及其他民族医药(如藏医、蒙医、维医、傣医等)不同的特点,即地方民族特色。它...
壮族聚居和分布地区处于亚热带,虽然平均气温较高,但四季仍较分明。日月穿梭,昼夜更替,寒暑消长,冬去春来,使壮族先民很早就产生了阴阳的概念。加上与中原汉族文化的交流和影响,阴阳概念在生产、生活中的...
壮医认为脏腑气血骨肉是构成人体的主要物质基础。位于颅内和胸腔、腹腔内相对独立的实体都称之为脏腑,没有很明确的脏和腑的区分观念。颅内容物壮语称为坞,含有统筹、思考和主宰精神活动的意思。如精神病出现...
壮族地区位于亚热带,山林茂盛,气候湿热,动植物腐败产生瘴毒,野生有毒的动植物和其他毒物尤多,举凡毒草、毒树、毒虫、毒蛇、毒水、毒矿等等。无怪乎唐代陈藏器在《本草拾遗》称岭南多毒物,亦多解物,岂天...
壮医在汉魏以后诊断方法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且许多方法独具特色,现常用的有目诊、问诊、望诊、脉诊、腹诊、甲诊、指诊、耳诊。一、目诊壮语称眼睛为勒答。壮医对眼睛极为重视,认为这是天地赋予人体的窗...
调气,即通过各种具体的治疗方法调节、激发和通畅人体之气,使之正常运行。气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疼痛以及其他一些功能障碍性疾病,一般通过针灸、刺血、拔罐或药物调畅气机即可恢复正常。毒病在临床上主要表...
(三)外治其他疗法1.壮医刮疗法使用器具(如瓷碗、骨弓等)或药物在病人身上进行刮治的一种方法。方法是取茶油或醋,涂在刮具上,然后由头颈部向下,先躯干,后四肢,由近端向远端顺向刮(禁止逆向或横向刮)。刮的...
三、壮医其他疗法由于壮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以及壮民易于适应环境的本性,使壮民们在千百年的临床实践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习于就地取材,善于发明创造,勤于应用总结,因而产生出了许多...
由于社会、历史、地理环境、风情民俗等原因,使壮民们对毒药和解毒药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对使用之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在一些医学、历史、地方志等文献中,如《诸病源候论》、《南方草术状》、《新修本草》...
根据文献记载得知,早在晋代,岭南俚人就会从有毒植物、动物、矿物中提取毒素制作毒药,如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记载了壮族先民制造的5种毒药:不强药(尚待考证)、蓝药(用蓝蛇头制成)、焦铜药(用焦铜制成)...
一、地理生态环境的影晌壮族聚居于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多雨潮湿,山高林密,草木茂盛,盛产毒药、毒虫、毒蛇、毒矿等。从大量的文献记载及实地考察得知,壮族聚居区的自然条件适宜有毒的植物生长及有毒的动...
一、根据长期积累下来的经验指导用药毒物何以为毒?汉代王充在《论衡·言毒篇》作了朴素唯物主义的说明:夫毒,太阳之热气也,天下万物含太阳气而生者皆有毒……在虫则为搜蛇、蜂蛮,在草则为巴豆、冶葛。这可能...
一、单味鲜品外用为多壮医在使用毒药治病时以单味鲜品外用占的比例较大,这适应了壮族民间的要求,具有简、便、廉、验、安全的优点,因而使用毒药时大多采用此法。有捣烂外敷、绞汁外擦、煎水外洗、佩药带药等...
一、壮医对毒药和解毒药的使用据文献记载,将壮医使用毒药和解毒药的概况归纳总结如下:(一)毒药壮族先民很早以前就懂得利用本地出产的毒药制作毒箭,用于狞猎和战争。其所使用的毒药有: (1)焦铜。晋代张华《...
4.解蛊毒(1)吉利草晋代稽含《南方草木状》云:吉利草,其茎如金钗股,形类石剧,根类苟药,交广俚俗多畜蛊毒,唯此草能解之极验,吴黄武中,江夏李侯以罪徒合浦,始入境,遇毒,其奴吉利者,偶得是草,与侯服,遂解,吉利即...
现代壮医对中毒防治也很有特色,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药物中毒前面提到壮医使用毒药治病源远流长,有自己的独特经验,一旦在使用这些毒药不慎发生中毒或误服中毒,也有一套解救中毒的办法。如钩吻中毒的...
壮族聚居地区地处亚热带,是各种药物包括毒药和解毒药生长的良好自然环境,壮族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多毒的环境里,使壮医有了大量的实践机会,积累了丰富的使用毒药和解毒药的独特经验。据文献记载及实地调查证...
壮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我国传统医学做出贡献。在病因方面,对毒的认识更深刻、更全面,治毒的经验更丰富;在诊法方面,壮医的目诊、甲诊、指诊等都有丰富而系统的内容;药物方面,许多壮...
如第五章第一节所述,壮族聚居地区北宋年间曾发生了一次对56个被杀义军进行尸体解剖的事件,根据解剖所见绘下了《欧希范五脏图》,对人体脏腑组织结构有了较准确详细的描绘。这是有记载的我国医学史上的第一张...
针灸是我国特有的、历史悠久、疗效显著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它还有操作简便、适应性广、经济安全之优点。因此数千年来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而且越来越被医学界推崇,逐渐流传到国外,为世界人民的医疗保...
壮族聚居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草木茂盛,四季常青,动植物繁多;山地广阔,岩溶广布,矿藏十分丰富,因此,是个中草药、动物药、矿物药的天然宝库,具有丰富的药材资源。壮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古以来...
如第六章第四节所述,壮医诊法独具特色,尤其是壮医目诊,对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可参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已将壮医目诊列为重点科研课题,下达给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以期用现代科学技术...
一、毒邪学说由于壮族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毒邪易生、毒病多作、毒药盛产,造就了壮医理论的独特的一面--毒邪学说。(一)从病因病机论毒如前所述,壮医认为毒虚致百病,可见疾病的最主要原因为毒。而...
一、外治为主,偏重祛毒壮医认为人之所以发生疾病,是由于受到毒气的侵犯,这种毒气能使人的气血紊乱,脏腑不和,所以治疗一定要以祛毒为先。根据毒气侵犯的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治法,如毒气自皮毛肌肉而入,...
一、火的使用在柳州白莲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有烧骨、烧石、烧炭的遗迹,说明壮族先民早在原始社会就已使用了火。火的使用对人类的卫生保健非常重要①火可以御寒、防兽。瓯骆地区雨水多而潮湿,由于居住条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