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高中生网资源网!
苗族医药作为一种传统医学被人们认识和引起重视,还是近代的事,即苗族社会经济发展地位较高的时代。由于苗族与外界的交往增多才引起人们的注意。湘西、黔东交界的腊尔山区和黔东南雷公山区,在清朝乾隆之前,...
苗族是农业为主体的民族,生活在长江以南温带亚热带气候湿润的山区,这些地方药物资源十分丰富。苗族应用药物的历史悠久,历代本草书均有很多记载。从历代医籍中,可以看到苗族先民对药物命名的痕迹。如长沙马...
饮食疗法根据不同季节食用某种食物或饮料达到一定的保健或治疗作用。如清明节前后采摘清明菜洗净,加入糯米饭中做成“清明粑”蒸熟食用,可以清热解毒或治劳伤筋骨疼痛,夏日则常以酸菜、酸汤为菜肴或饮料,可...
苗医在理论上有“两病两纲”之说,即将一切疾病归纳为冷病。热病两大类,“两纲”即“冷病热治、热病冷治”两大治则。现将诊断方法简述如下。苗医通过望、听、嗅、问、摸、弹等方法搜集疾病表现的各种症状和体...
男,苗族,57岁。曾任凤凰县卫生局医师,湖南省民族医药研究会委员,1983年被评为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欧志安于1961年拜凤凰县大田乡苗医吴宗杰为师,学习苗族医药,1965年出师。在一边学习一边为民防病治病中...
苗医对疾病的命名具有朴素、生动的形象思维特点,他们根据疾病外观征象,多以动、植物形象、声音、金属色泽等取类比象命名,如双上肢抽搐象鹞鹰闪翅的叫鹞子经,膝关节红肿发亮、形如猫头的叫猫头证,色形如高...
“冷病热治、热病冷治”,是苗医治病的两大法则,苗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创造了简便、廉价的治疗方法20余种,其中外治法尤为丰富,并体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治疗特点。常见外治法如下 (一)放血疗法 用碎瓷片...
苗族医药的发展也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现简述如下。一、苗族医药的起源苗族医药的起源很早。苗族民间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说,而苗族医药见诸史籍的时间也很早。西汉刘向在《说苑·辨物》中说“吾闻古...
苗医所称的“两纲”即“冷病热治、热病冷治”,是他们治病的两大法则,具体治法则分内治法和外治法,其外治法尤为丰富,并体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治疗特点。(一)放血疗法用碎瓷片锐端或铁制针具在指(趾)尖、指...
苗族集中分布的广大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这里山峦重叠,江河纵横,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植被繁茂,植、动、矿物药资源十分丰富,历来是我国药材主要产区。数千年来各兄弟民族在这些地区生息耕耘,...
苗族医药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1981年至1983年湘西自治州凤凰县龙文玉、欧志安先生先后在《贵州民族研究》、《健康报》、《团结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或报道有关湘西苗族医药研究成果。欧志安研究完成的...
羌族医药有它独特的用药习惯,医疗技术主要靠家传和师承。用药剂量无统一标准,多采取一把、一握、一撮等经验量法。羌族民间流传着一些药物歌诀,如“百草皆药,无病用不着”,“骨头跌成渣,加点乱头发”等,...
1.跌打损伤及骨折方内服药四匹瓦、大血藤、蛇莓草、过江龙、金银花各20克,水煎兑米酒适量,每日1剂,日服3次,连服1周。外敷药大罗伞、接骨木、乌泡叶、毛秀才、大血藤叶、小血藤叶各适量(鲜品),捣烂外敷,...
蒙医学是在游牧文化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同大自然和疾病做斗争的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独具特色的经验,它在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兄弟民族医学理论和经验,并不断丰富和发展。那么,...
蒙医认为凡由致病虫类引起的疾病,均称虫病。致病虫类可分为肉眼能见者和肉眼不能见者两类。前者叫寄生虫,后者叫粘虫,也叫微虫。由粘虫引起的病叫粘虫病.而由寄生虫和其它虫引起的病叫虫病。虫病的本性无寒热...
我区是蒙医药学的发样地,拥有丰富的蒙药材资源。在我区高寒地区、沙漠地区、林区生长的蒙药材对驱寒、解热、杀菌、化瘀等方面具有很强的药效和独特的疗效。蒙成药具有无副作用或副作用很小等特点。所以。以辨...
【蒙药名称】乌热勒合格其其格【原植物/原动物】体态一年生草本,须根白我色,高10~15厘米,茎直立,有分枝,通常光滑无毛。叶基生叶丛生,有长叶柄,阔卵形,掌状3深裂,裂片再2~3浅裂 或成钝缺刻状,茎生叶...
【名称】山川柳【蒙药名称】苏亥【原植物/原动物】体态灌木或小乔木,高3-5米。树皮深灰色,小枝细长,紫红色或红褐色,斜上。叶互生,细小,鳞片状,在小枝上紧密排列。花果花序顶生圆锥花序,生于当年幼枝上...
【名称】大叶藜【蒙药名称】依合--淖力【原植物/原动物】体态一年生草本。高20~100厘米,茎直立,单一或分枝,具5棱。叶叶互生。具长柄,叶片卵形,质薄,先端渐尖,基部微心形或截形。边缘有不整齐的齿牙。花...
【名称】山野豌豆【蒙药名称】吉日勒格--豌豆【原植物/原动物】体态多年生曼生草本,茎四棱形。叶偶数羽状复叶,先端有卷须,小叶8~12片,线状长圆形,托叶半边箭头形。花果总状花序密集,常偏向一边,花冠蝶...
蒙古族自古就是以游牧为主的“马背民族”,在生活、劳动中,跌伤、骨折等频繁发生,民间医者便利用自然资源,发明了适合当时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和地理气候的整骨方法。而通辽市科左后旗正是蒙医整骨术的发祥地...
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卫生部和内蒙古自治区确定的全国及自治区民族医药重点建设机构——通辽市蒙医研究所,原名哲里木盟蒙医研究所,设有蒙医药文献资料研究室、蒙医临床研究室、蒙药研究室,还有蒙药制剂室...
当时光之轮跨过公元前4世纪的沟壑时,在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的晶莹之地,形成着一个信仰神秘、群体朴实、以山为父、以水为母、同自然相栖而安的古老民族——藏族。他们认为大自然的风云变幻,会相应地影响个体的身...
目前,藏医学研究已遍及美、英、法、德、俄罗斯、奥地利、丹麦、瑞士、日本、新加坡、以色列、印度、泰国和波兰等,这在传统医学研究中并不多见。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以及藏医学研究的加深,人们发现藏医学的一...
在中国新近公布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藏医药作为民族医药的一个重要门类入选。对这种已经在雪域高原流传了1300多年的藏民族文化瑰宝而言,无疑是莫大的鼓舞。但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环境中,藏医药如何...
在西藏有一个传说,牧民扎西央宗的母亲忽患恶疾,腹部右肋下出现一肿块,腹痛难忍,恶心、呕吐,甚至吐血,日渐衰弱(此症状现代医学称为肝癌),扎西央宗为给患有恶疾的母亲治病,依族中长者的指引上雪山采药。...
从西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座谈会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上了解到,为推进药品分类管理工作,从明年1月1日起,全国的药品分类管理工作将达到四项要求,全区将同步进行,以实现药品分类管理的阶段性目标,加快...
对于银木草而言,藏医药是她值得倾注一生的时间来钻研的事业,用她自己的话说,藏医药的魅力是常人永远无法体会到的。银木草是西藏首批藏医女硕士之一。在旧西藏,一直由封建贵族和寺院垄断的传统藏医藏药,有...
前不久,在新疆墨玉县维吾尔医院门口,记者看到有数位病人在家属的陪护下躺在门外。走进简陋破旧的医院,记者发现走廊里竟然也满是加床的病人。医院院长艾孜子无奈地介绍“100张病床总不够住,病人又非住这儿不...
在西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发源和发展的维吾尔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枝独具特色的奇葩,多年来由于缺少包装“打扮”和宣传,一直“养在深闺无人识”。其实,已有2500多年历史的维吾尔医药集阿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