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高中生网资源网!
李延(162~1697),原名彦贞,字期叔、我生,号辰山、寒村,上海南汇人。后迁松江,明大理评事李中立之子、名医李中梓之侄。早年习举业,师事同郡举人高孚远,为得意门生。明亡参与复明抗清斗争至桂林投唐王,失...
尤怡(?~1749),字在泾(一作在京),又字饮鹤,号拙吾,又号饲鹤山人,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少时家贫,曾在寺院卖字为生。但聪明好学,能诗善文,性格沉静,淡于名利。师事苏州名医马俶,既得师传,悬壶于世,名...
中医将神经衰弱共分为两大症,即虚症、实症。各症有两种,虚症有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型;实症有痰热内扰型、肝郁火旺型,故简称为两症、四型。 ...
薛雪(1661~1750)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槐云道人、磨剑道人、牧牛老朽。江苏吴县人,与叶桂同时而齐名。早年游于名儒燮之门,诗文俱佳,又工书画,善拳技。后因母患湿热之病,乃肆力于医学,技艺日精。薛雪一生...
有关神经衰弱分型目前说法很多,各家书上记载都有差异。在实有用内科学上我国学者刘协和将神经衰弱分为三型,即兴奋型、忧郁型、混合型。兴奋型该型神经衰弱除了发病诱因、病程及一般神经衰弱的基本症状,如睡...
叶天士,名桂,号香岩,又号上律老人。江苏吴县人,约生于清代康熙五年(公元一六六六年),卒于乾隆十年(公元一七四五年)。叶天士信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不管什么人,只要比自己有本事的,他都希望...
神经衰弱的主要症状是睡眠障碍,其次是头痛、头昏、多梦、记忆力减退、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据349例住院病者分析,其中睡眠障碍的有346例,占99.1%,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占97.1%,有记忆力下降者326例,占93....
徐大椿(1693~1771),原名大业,字灵胎,晚号洄溪老人。江苏吴江松陵镇人。祖父除(钅九),康熙十八年(1679)鸿词科翰林,任检讨职,纂修明史。父徐养浩,精水利之学,曾聘修《吴中水利志》。大椿白幼习儒,旁...
多数知识分子脑力劳动繁重,平时又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终日被数据、数字或外语单词的记忆和背诵所困扰,使中枢神经系统处在兴奋———疲劳的负循环状态之中。天长日久,就会造成植物神经紊乱,入睡...
赵学敏(约1719~1805),字恕轩,号依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其父曾任永春司马,迁龙溪知县。乾隆间(1736~1795)下沙大疫,其父延医合药,赖以生者数万人。学敏与弟学楷,皆承父命读儒学医。学敏博览群书,凡...
承淡安(1899~1957),原名澹盦,江苏江阴人,后迁居无锡。1931年创办中国针灸学研究社,翌年迁至无锡,又设置通函科,广征社友,共图振兴学术大业,指导从业人员提高针灸技艺,并创办《针灸杂志》,1934年东...
失nbsp; 眠当你累了一整天,躺下来准备入睡时,糟糕的事情又来了。你在床上已躺了两个钟头,仍毫无睡意。当然,你不是惟一受此折磨的人。在每一个寂静的夜晚,都会有数百万人和你一样辗转难眠。失眠是仅次于头...
祝味菊(1884~1951),别号傲霜轩主。浙江绍兴人。祖上世代业医。后祝氏投考军医学校,学习两年,乃随教师石田东渡日本。次年返蜀,供职于成都官医院,1917年移居上海。曾执教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后受聘担任上...
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是由于长期的精神焦虑、过重的精神负担和长期的劳逸结合不当引nbsp; 起的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精神因素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原因。常见的nbsp; 精神因素有亲人死亡、家庭不和、事业挫折...
施今墨(1881~1969),原名毓黔。浙江萧山人。13岁跟随舅父李可亭学医,后曾就读于京师法政学堂。受民主革命思潮影响,参加辛亥革命,弃政从医。早年悬壶北京,以疗效卓著,医德高尚,深受群众信赖。施氏在学...
恽铁樵(1878~1935),名树珏。江苏省武进县孟河人。1903~1906年入上海南洋公学专修英文,毕业后任教,1909年抵上海,任浦东中学教职,曾抽暇翻译欧美小说,发表之后风行一时。后受知于张菊生,入商务印书局...
神经衰弱症的致病原因,大致包括以下几种用脑过度、房事过频、睡眠不足、烟酒中毒、手淫等等。如果是属于用脑过度、睡眠不足、烟酒中毒等原因形成的神经衰弱,那就是属于脑髓神经衰弱,具体症状有头重、头痛、...
张山雷(1873~1934),名寿颐。江苏省嘉定县(今属上海市)人。精于朴学训诂。张氏系前清诸生,因母亲多病留意医学,至光绪中乃弃儒习医。1914年。嘉定县黄墙屯朱氏疡科传人朱阆仙先生,创办黄墙朱氏私立中国医...
失nbsp; 眠失眠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指睡眠困难或睡眠式发生紊乱,使人产生睡眠不足感。中医学称本病为“不寐”、“不得眠”等。[临床表现]造成失眠的原因很多,常见的因素有1.心理生理因素最常见,如遭遇生...
曹颖甫(1866~1937),名家达。江苏江阴县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举孝廉,邃文学又知医,尔后入南菁书院深造。时山长黄以周(元同)为晚清经学大师,尝于治经之余以考据训诊之法移治医经,对《伤寒论》研究造...
何廉臣(1861~1919),名炳元,号印岩。浙江绍兴人。家世业医。其祖父何秀山为绍派伤寒名家。从小家庭熏染有素。又跟随名医樊开周临证三年。行医之后深感学识不足,乃决计出游访道,集思广益,每遇江浙一带名...
中医学中没有神经衰弱这个病名,但根据神经衰弱病人的临床主要表现如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焦虑、烦躁、心慌、头昏等,可在惊悸、不寐、健忘、头昏、胁痛等中医病证中找到相应的论述和治疗。祖国医学博大精深...
张锡纯(1860~1933),字寿甫。河北盐山人。少时广涉浓猎经史子集,读书之暇随父习医。1893年第二次参加秋试,再次落弟。此时张氏开始接触西医及其它西学。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张氏萌发了衷中参西的思想,遂潜...
尽管神经衰弱是一种没有脑的器质性损害的功能性疾病,但是注意补充大脑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还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因为代谢的一些必需营养物质的缺乏,不仅对疾病的康复不利,且可加重其本身存在的神经衰弱的症...
唐宗海(1846~1897),字容川。四川彭县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三甲第35名进士,授礼部主事。唐氏早年已有很高明的医疗技术,以行医为业。嗣后,迁居京、沪、粤等地。暮年返回家乡,在彭县故世。唐宗海擅长内...
神经衰弱是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大脑皮层功能暂时失调的病症,以失眠、头疼、四肢乏力、情绪激动为主要表现。下面的药膳——酸枣仁粥、八宝粥、乌灵参炖鸡、小米粥、乌龟百合红枣汤,有助于改善神经衰弱病人的症状...
王旭高(1798~1862),名泰林,字以行,晚号退思居士。江苏无锡人。从舅父高锦亭学医多年,尽得其传。起初从事外科,后来专力于内科杂病,且对温病尤多关注,临证审征用药甚为精当。王氏学术代表著作为《西溪书...
王士雄(1808~1867),字孟英,号梦隐(一作梦影),又号潜斋,别号半痴山人,睡乡散人、随息居隐士、海昌野云氏(又作野云氏),祖籍浙江海宁盐官,迁居钱塘(杭州)。曾祖王学权精于医,著《重庆堂随笔》即为士雄之...
神经衰弱是由于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失去协调而引起的一种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主要症状是头晕、心悸、烦躁、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疲乏或兴奋焦虑;还出现食欲减退、腹胀嗳气、咽喉如有异物,以及阳痿、早泄...
王清任(1768~1831),字勋臣,河北省五田县人。曾祖王凝机为岁贡生,后因不肯投充,而设药肆托于医。清任初为邑武痒生,纳粟得千总衔。为人刚直磊落,凡事主正义,在乡鸦鸿桥河东村开小药铺时,立匾额曰“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