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高中生网资源网!
我国朝鲜医药是在朝鲜族固有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中医药学的理论,结合本民族的防病治病经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920年以前,历时50年的民族医队伍形成时期。这一时...
岩拉,男,傣族,76岁,勐海县曼扫村民间著名傣医,擅长治疗骨折,原“合作医疗”解体之后,他为了发展专科专病的治疗优势,将其弟、女婿、侄子联合起来开展骨伤专科治疗,自筹资金修复扩建了简易病房,设立床...
牛撒撇是傣族一种风味很独特的食品,主要原料是牛肚(即牛胃,汉族叫牛百叶)。牛撒撇之所以特殊,在于它所用的独特的佐料——牛胃里已和胃液混合在一起,但还没被消化吸收的东西。听上去似乎难以置信,然而如果...
彝医认为,人以气血为生命的根本,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而气生于“大肠与小肠间,脐底之上。”只有气血在人体内运行通畅,环流不息,贯通三焦,生命活动才能得以延续。彝医将气分为清气和浊气两...
咽喉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是饮食和呼吸重要通道的交汇处,是人体抵抗病菌、病毒的第一屏障。咽喉病长期得不到根治,易引起心脏病、胸膜炎、肾炎、关节炎、支气管炎、咽喉癌等数十种严重威胁身体健康的疾病。...
随着蒙医学的不断发展。蒙医内科也逐渐得到了完善,最早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该学科主要以研究“六基症”和脏腑病为主,它的任务是研究和掌握疾病的共同特点和一般规律,以防治疾病的一门重要学科。在蒙医各临...
4、蒙医内科学中的基本病因剖析4.1赫依病赫依病相似于中医“气和风”,认为是推动人体生命的功能和力量渊源。包括神经衰弱、神志异常、健忘疲倦、无力、无规律性疼痛、头晕、耳鸣、麻木、抽搐、瘫痪等症状。蒙...
藏传佛教和藏医始祖宇妥.元旦贡布对藏医药的发展具有不可泯灭的贡献。在富有神秘色彩的藏传佛教中,几乎每位高僧活佛都深谙藏医药学,藏区许多神秘庄严的寺院都建有“曼巴扎仓”——医药学院,神圣的佛经楼中珍...
1.想知道借住在寺中的日常生活情况~越详细越好,包括具体住宿情况~如果是借助寺中治病呢??之余会做些什么?——嗯,别的寺院不知道,我曾经住过的藏地寺院是这样的可以在僧人的房里住宿,他们是一人一个小木房。...
蚤休20克,鲜猪肚1只。用法在猪肚内塞入已用水浸透的蚤休,扎紧猪肚两端,再加水及盐,用文火慢煲,最后倒出药渣,喝汤食肉。每隔4天用1剂,连食一个月左右。说明此方有消肿散瘀、清热愈疡之功效,可加速溃疡面...
(一)气血失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所在,血是人体营养的源泉,气血充足,人体生命力旺盛,气血失调百病滋生。气的病理,一般包括气亏、气阻和气逆而引起的一系列变化。血的病理,一般包括血亏、血瘀和出血三...
是医者用手指在患者体表的穴位和刺激线上施行点、压、掐、拍和扣等手法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施法时可配合药酒,边擦边点穴或与木针、竹针点压相结合。点压的穴位依病情而定,点压的强度以穴位出现酸、麻、胀...
是用中草药贴于人体某部位或穴位上,通过药物的刺激,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法。常用的敷贴疗法有草药外敷法、穴位贴药法、药膏药散外敷法等。选用的药物和部位(穴位)可根据病情而定。 ...
野荞麦根90克,猪骨头适量。用法炖服,每天1剂,连服7天,此后每隔两天服1剂,连服1~3周。治疗胃溃疡效果颇佳。 ...
敷脐疗法是将配好的药物敷于患者的肚脐上,并盖上塑料薄膜和纱布,然后用胶布固定(古代的方法是,盖上树叶或菜叶,然后用布条捆扎),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肚脐为神阙所在,任脉由此通过,且与督脉...
到了明代,伊斯兰教终于有了比较固定的称呼 “回回教门”、“回回教”,或略称之为“回教”。从此,中国把伊斯兰教称?“回教”。大家知道,朱元璋是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相号召而开展反元斗争的。他本人当...
回族的姓氏比较复杂,与汉族共有的姓有李、周、金、刘、陈等。有的姓如马、洪、丁、沙等,回多汉少。“十个回回九个马、一个不姓马也姓哈”的说法很能说明问题。但是,有些姓却是回族所独有的,如撒、忽、闪、...
形状改变型疾病,“买热孜”(疾病)学说中的三大类疾病之一。系指人体某一器官(部位)形状发生变化,而导致的疾病。这一类疾病多为虽然在形状上发生了变化,但它的结构是完整的。它以四种形式表现,即分四种...
新疆能成为世界四大长寿乡之一,除其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习俗之外,尚赖于疗效神奇的维医防、治病作用,尤以饮食疗法为世人瞩目。为此,新疆科委和新疆卫生厅为了挖掘、抢救、整理、继承流落于民间的一批维医先哲医术...
为期3天的“中国·贵州·龙里苗医药可持续发展论坛”于9月23日落幕。此次论坛由贵州省科技厅、黔南州政府主办,龙里县政府、中科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和贵阳中医院承办。与会专家学者针对当前民族医药产业...
1.问病问病是侗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手段,通过询问发病的经过、自觉症状。发病时的情况和发病原因,何时何地怎样发病,先病何处,后病何处,痛的程度是一般的疼痛还是痛的难忍,痛时出不出汗,痛的部位分头、颈、...
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是世界上一大疑难病之一,类似风湿发病率约有5-7%,强直性脊柱炎约0.1-4%,关节炎患者约有3.65亿人,该病是世界各地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有“头号残疾疾病”和“不死癌症”之称,严重威...
畲族医学(畲医)是我国民族医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畲医对疾病的认识不同于中医和其他民族医学,其中疳积理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现就我们根据雷老先生等儿位名畲医有关疳积的理论与实践整理出的畲医疳积论介...
畲族医药畲族人民长期居住在山区,村落分散,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生活困难,营养缺乏,体质较差,疫疠流行严重。疟疾、结核病、丝虫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妇女病等严重威胁畲族群众的身体健康,在这...
傈僳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古老的成员。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丽江和迪庆、大理、保山、德宏、楚雄、临沧等州县。四川省的盐源、盐边、木里、德昌等县也有分布。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
锡伯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锡伯”是本民族自称。汉文则有犀毗;师比、鲜卑、矢比、席百、席比、锡伯等不同译音和写法。关于境锡伯一词的含义,诸说不一,一说为瑞兽或带钩,即(《汉书·匈奴传》)所称...
又称《明代彝医书》,是1979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药检所在双柏县发掘出的一本古彝文医书。此次面世的是民国一年(公元1912年)的抄本。此书共有古彝文约5000字,记录了56个病种,87个处方,324味药物。全内容...
《启谷署》是贵州省仁怀县政协秘书长王荣辉同志保存的一本彝族医药古籍手抄本。经过翻译整理,记载有5门,38个疾病,263个方剂。此书是一部临床价值较高的彝医书,经后人临床验证,有效率达95%以上,是我们研...
蒙医正骨疗法是历代正骨医学家们所积累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治疗各类骨折与关节脱位、软组织损伤等一系列病症的疗法。其方法简炼、疗效明显。蒙医正骨术分整复固定、按摩、药浴治疗、护理和功能锻炼等6个步骤进行。...
“震脑术”是蒙古民族民间广为流传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专治脑震荡的奇特疗法。具有取材容易、便于掌握、用之有效等特点。治疗原理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解剖知识的进一步发展,蒙医震治脑震荡的理论体系和手法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