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高中生网资源网!

内蒙即景九首

高中诗词 时间:2020-03-06 10:36:35
  内蒙即景 一街排巷比宛如裁,户户窗前花盛开。双髻儿童争问客缘何不到我家来?【注释】我不大会写诗。可是,今年夏天,到内蒙去参观访问了数
内蒙即景九首
    

内蒙即景一

    街排巷比宛如裁,户户窗前花盛开。

    双髻儿童争问客:缘何不到我家来?

    【注释】:

    我不大会写诗。可是,今年夏天,到内蒙去参观访问了数十日,路上不容易写散文,

    于是就随时作些小诗,记下所见所闻。严格地说,它们不能算作诗,不过是些文字较比整齐的笔记而已。

    

内蒙即景二

    街明树媚午风凉,小院无尘路两旁,

    方便大娘勤洒扫,玲珑小井室中央。

    【注释】:

    哲里木盟的大林公社是一面卫生红旗,街道干净,人家干净,常常有人从各处来参观学习。

    儿童们总愿意客人到自己家来访问,否则有些失望。人家里真干净,最突出的是堂屋里往往有一眼小井,

    为是用水方便。井上护以小木栏。打这么一眼小井只用四十多圆钱。

    

内蒙即景三

    歌声呼应帕低昂,老少翩翩午兴长,

    报晓鸡鸣三两遍,村头仍唱好姑娘。

    

内蒙即景四

    驱鬼当年跳大神,出新"安代"喜推陈,

    声声老少歌生产,五色丝巾三代人!

    内蒙东部哲盟有一种民间集体舞蹈,名“安代”,载歌载舞,引人入胜。从前,

    这种舞蹈是为驱疫赶鬼的,作用如跳大神。媳妇或姑娘若闹病,邻居们便群至门前,

    唱着问她有什么委屈,唱着安慰她,并劝她加入集体舞。她舞了会儿,心中痛快些,

    也许病就好起来。现在,大家不再迷信,可是还非常喜爱这种舞蹈,把驱鬼跳神改

    成鼓舞生产,互相以歌挑战应战。每到节日,大家越跳越高兴,便跳到深夜。

    每人手执绸帕一条,扬帕顿步,十分好看,往往祖孙三代同舞。

    

内蒙即景五

    舞帕飞旋锦扇开,万人争看二人台:

    霸王鞭响春风起,花雨缤纷燕去来。

    二人台是内蒙人民最喜爱的一个剧种。演员舞扇,舞巾,

    且舞霸王鞭,都很好看。舞帕飞旋,疾似春燕。

    

内蒙即景六

    诗人新谱"汉宫秋",马上琵琶泪不流。

    壮志和亲青墸衷冢?二千年事说从头!

    

内蒙即景七

    青山黑水豁胸襟,不作凄凉出塞吟,

    妙笔今传千古愿,长城南北一条心!

    以上两首是访昭君墓时写给曹禺同志的,因为他正拟写王昭君剧本,

    一变前人的看法,化凄楚为欢快。

    

内蒙即景八

    风卷荒沙暗九天,摇摇土屋浪中船,

    孤灯白日昏如夜,已过清明未下田!

    

内蒙即景九

    塞上红山映碧池,茅亭望断柳丝丝;

    临风莫问秋消息,雁不思归花落迟!

    是呀,赤峰郊外新辟红山公园,山红水碧,登高远眺,四面新柳成林。

    人民公社筑坝开渠,护渠有林,护田有林,沙漠变为良田。谁知道,

    将来连大雁亦乐此不复南归矣!载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北京文艺》

    老舍的古诗大全

    内蒙即景九首翻译

    作者:佚名玲珑[línglóng]1.精巧细微2.灵活敏捷3.形容玉相撞击的声音。 八面玲珑 娇小玲珑 玲珑剔透 七窍玲珑 小巧玲珑翩翩[piānpiān]1.[lightly]:运动自如、鸟飞轻疾的样子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唐.白居易《燕诗示刘叟》翩翩舞姿2.[elegant]:举止洒脱的--多指青年男子翩翩少年翩翩两骑来是谁。--唐.白居易《卖炭翁》3.[fine]:形容风采、文辞的美好4.元瑜书记翩翩。--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飞旋[fēixuán]飞舞回旋。《人民文学》1979年第6期:“黑黑的发辫在飞旋,鲜艳的衣裙...

    

作者介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老舍经历

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争中。全家靠母亲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生活。

    1908年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毕业,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两年之后,晋升为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但是由于很难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旧势力共事,很快便主动辞去了这份待遇优厚的职务,重新回到学校教书。

    1921年,在《海外新声》上发表《她的失败》的白话小小说,署名舍予,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老舍的最早的一篇作品,仅有700字。

    1922年,受礼加入基督教,后在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并在北京教育会、北京地方服务团工作。在此期间,他热衷于社会服务事业,同时还在英文夜校和燕京大学补习英文。

    1923年,在《南开季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choolofOrientalandAfricanStudies,UniversityofLondon)讲师。在英国期间,老舍曾使用ColinC.Shu这个英文名字(应为其基督教教名)。

    1926年,在《小说月报》上连载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第1期署名“舒庆春”,第2期起改“老舍”。此后三年继续创作,在英国共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三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英国的教书生涯使老舍成为一名合格的作家。

    1929年夏,离英回国,在新加坡直流半年,任中学教员。

    1930年,回国任齐鲁大学教授,边写作边教学。

    1931年,与胡絜青女士结婚,同年发表长篇《小坡的生日》。

    1932年,创作《猫城记》,并在《现代》杂志连载。此后几年,老舍陆续创作了《离婚》和《月牙儿》等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1934年,任山东大学文学系教授。

    1936年,老舍辞去山东大学教授一职专心从事写作。9月,《骆驼祥子》在《宇宙风》连载,1939年该书由人间书屋正式发行。

    1937年,8月返齐鲁大学任教。11月只身奔赴武汉。

    1938年,老舍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对内主持日常会务,对外代表“文协”,并全面负责总会的领导工作。同年7月,随文协西迁重庆。

    1939年,老舍翻译完成的英文版《金瓶梅》在伦敦出版,译名为TheGoldenLotus,此版是为西方比较权威的《金瓶梅》译本,先后发行四次。

    1944年,创作并由良友复兴印刷公司出版《四世同堂》第一卷《惶惑》。

    1946年,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同年出版《四世同堂》第二卷《偷生》。

    1949年,接文艺界三十余位友人信后决定回国,10月离美,12月抵达天津。

    1950年,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成立,任副理事长。

    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1953年,当选为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

    1957年,《茶馆》发表于《收获》第一期。

    1966年,文革中不忍屈辱,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且获投票第一,由于老舍已不在人世,此次诺奖遗憾颁予川端康成。

    1978年,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墓碑上刻写着老舍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