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高中生网资源网!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篇]

生活情感 时间:2023-12-21 10:22:46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篇] 【#小学三年级#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篇]#】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们学习语文的重要参考。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1.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篇]
    【#小学三年级#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篇]#】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们学习语文的重要参考。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一    《科学的种子》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我想象的美好。

    2、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讲给小伙伴听,对科学产生兴趣,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我”想象的美好,并且能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奇思妙想。

    教学难点:

    感悟“我”的想象是“科学的种子”,而且种子已经萌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这节课咱们来细细品读一下《科学的种子》这首诗歌。这是一个孩子的心声,我想也会成为大家的心声。放声读读全文,想一想我的奇思妙想是什么?

    二、走进文本:

    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我”的奇思妙想是什么?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一画。(乘飞船探访天涯、潜入富饶的大海,去采矿、牧鱼、安家)

    2、小组交流,感受我的奇思妙想。

    3、汇报

    (1)师:多么伟大的奇思妙想呀,但愿将来有一天能实现,体会读,感受“我”的奇思妙想。

    (2)为什么称我的想法是奇思妙想呢?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师引导与爸爸妈妈的想法的不同。

    (3)补充牛顿小时侯奇思妙想、长大后创造的事例,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类似的事例。师小节:看来,小时侯的奇思妙想,会为他以后成为科学家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这小时侯的奇思妙想就犹如科学的种子,种在孩子们的心田,慢慢的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终为人类做出贡献。难怪我在结尾处这样写道,大家齐读,自己再读读,看有没有疑问。

    学生质疑

    (4)指导体会后一节。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报效祖国的决心)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后一小节

    (5)试着背诵四五六小节。

    三、走出文本:

    1、你是不是也有过奇思妙想?这是不是你心田中的科学的种子?说出来让你的小伙伴听一听。(说自己的理想)

    2、仿写一小节诗歌。

    3、交流创作。

    四、课堂小结:

    但愿大家的奇思妙想都能成真,记住:只要坚持不懈,种子总会发芽、长大。

    五、作业:有语气地背诵课文,并把自己心田中的科学的种子完善一下,也成一首诗歌。

    2.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二    《曼谷的小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乘坐、轮子、司机、铃声、裙子、整齐、聪明、佩服、握住、表示、感谢、乖巧、赞叹、致谢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领会泰国妇女阿玲朴实、善良、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摘抄、积累语言;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阿玲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课文对聪明、乖巧的小象的赞叹,体会热心助人的泰国妇女阿玲的优秀品质。

    四、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启发质疑。

    二、交流对曼谷、小象的了解。

    三、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准下列词语:

    点缀颠簸坑坑洼洼泥泞不堪橘红色悦耳招呼聪明绝技

    表示感谢污泥潇洒乖巧赞叹致谢焕然一新

    四、指名接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标出描写景色的句子,再读一读,谈谈体会。

    五、再读课文,标出描写小象、阿玲的句子。

    1、读一读,自读,体会读。

    2、说说自己的体会:(你喜欢阿玲和小象吗?为什么?)

    小象聪明能干、乖巧,阿玲貌美、心灵更美,善良乐于助人。

    3、带着感情再读一遍。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摘抄描写景物、小象和阿玲的词句。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读读说说——体会小象的“乖巧”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小象?找出作者两次赞叹小象的句子,说说小象的“聪明”和“乖巧”表现在哪里?圈画出有关词句。

    2、重点理解下面的词句:

    奇迹,真是奇迹!小象的绝技真令人佩服。

    什么是奇迹?在生活中或电视上见到过什么事可称为奇迹?找出些小象拉车的句子,说说为什么是“奇迹”。

    读一读,比较下面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从中体会到什么?

    A、聪明的小象走到坑边,用它那十分有力的长鼻子东一掀,西一橇,很快就把汽车从泥坑里拉出来了。

    B、聪明的小象走到坑边,用它那十分有力的长鼻子东掀掀,西橇橇,很快就把汽车从泥坑里拉出来了。

    用课件演示小象洗车后汽车的样子,理解“焕然一新”。

    3、夸赞小象——面对这么能干的小象,你想对它说?小组互相交流。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6——8自然段:

    读出小象拉车、洗车时的轻巧、潇洒,读出对小象绝技的赞叹。

    三、读读演演——体会人情美。

    1、课文仅仅是赞叹了小象的绝技吗?读读描写阿玲外貌的句子。

    2、你佩服阿玲吗?佩服他什么呢?

    3、仔细读课文,看看阿灵指挥小象只用了哪几个动作?把表示阿玲指挥小象拉车的动作的词语画出来。按画出的词语,做做阿玲指挥小象拉车的动作。

    4、想一想,如果把阿玲的动作变成对小象说的话,可能是几句什么话?把动作加上想象的语言连起来演演。

    5、再读课文,找找阿玲说了些什么?阿玲的三次笑是什么含义?

    6、指导学生读课文的有关段落,读出对阿玲热情待人、乐于助人的赞扬。

    四、读读画画——体会景色美。

    1、曼谷的小象乖巧、聪明,曼谷的阿玲善良、热情,曼谷的景色也非常美丽。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来品读。

    2、曼谷的近郊的雾的颜色是怎样的?

    3、动手画画。

    五、背诵与积累。

    1、小组交流检查背诵4——7自然段。

    2、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段。

    3.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三    《皮巧根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理解皮巧根用“爱心”为人们架起了一座安全方便的桥。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什么大家一直叫这麻桥为“皮巧根桥”。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引导点拨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泽征尔的判断》,下面请同学做导学案上的温故互查。

    1、教师谈话启发。同学们见过什么桥?(生答:见过木制的小桥、坚固的石桥、混凝土桥、立交桥……)

    2、今天学的这篇课文也是与桥有关的,课题是《皮巧根桥》。(板书课题)这是一座什么桥呢?人们为什么把它叫“皮巧根桥”呢?

    二、阅读感悟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画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2、解决导学案上设问导读。

    三、自学检测(解决导学案“自学检测”)

    四、合作交流

    细读课文,四人小组合作,解决课件“阅读提示”提出的问题。

    1、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我们进一步读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是进一步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要根据课后的“阅读提示”提出的问题,去阅读,去交流解决,深刻地感悟课文。请同学们读一读“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给同学们提出了哪些学习任务。(看课件)

    (1)皮巧根皮巧根为什么要架桥?

    (2)是怎样架桥的?

    (3)为什么人们有了新桥,还是那样喜欢叫“皮巧根桥”?

    2、学生交流。(围绕“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五、展示点拨

    (1)皮巧根为什么要架桥?(生答:因为上学路远,跳过急水河比较近,可是要跳过急水河还有人掉进河里,发生危险,在河上架桥会很方便。)

    ①指名读一读课文第1至第8自然段。

    ②读了这些自然段的内容,你体会到了什么?(生答:课文中写第一个孩子想做救火英雄,第二个孩子想做打鱼英雄,第三个孩子想第一个飞到月球上去,他们都有好的想法,但都是空想,有些不切实际。)

    (2)皮巧根是怎么做的?你画了些什么句子。

    ①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画出来的句子。

    学生读句子,教师课件出示:

    A、他让爷爷帮他把斧子磨快,然后就动手砍柳树。

    B、现在得把柳树枝全砍掉。

    C、大树正好架在了河的两岸上。

    D、皮巧根拿定主意在木头两边加上栏杆。

    ②教师根据学生读出的句子,概括板书:磨斧子——砍柳树——树架在河岸上——砍树枝——加栏杆。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在造桥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3)为什么后来有了新桥,人们还是寻样喜欢叫“皮巧根桥?”

    ①学生读14—15自然段

    ②指名汇报(为了表示对皮巧根的无限感激。)

    六、巩固练习(做导学案上的巩固练习)

    七、拓展延伸,鼓励练笔

    在生活中,像这样有爱心的人还有很多,你能以“爱心”为题,通过一件事来体现人物的良好品质——爱心吗?(做导学案上拓展延伸)

    4.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四    《童年的水墨画》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赏儿童诗,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创编。

    教学重点

    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采蜜本(摘录本)

    课前分发印有《童年的水墨画》的纸张,让学生自己预习,并进行一定的摘抄。

    教学过程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童年》。

    简介你认识的高洪波。

    师#三年级##小学三年级#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篇]#:这节课让我们来欣赏儿童文学家高洪波的《童年的水墨画》。

    二、交流摘录笔记,感知大意

    1、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

    2、说说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三、感悟诗句优美,欣赏画面

    1、从学生摘录的词句入手,引导品味一节诗的语言美,画面美,并进行朗读。

    2、提炼欣赏方法。

    3、学生自己按方法欣赏其它诗节。

    4、交流,师引导点拨,并指导朗读。

    四、动笔仿诗,抒发情感

    1、说说童年生活的一些片断,再小组合作,模仿诗歌,试编诗歌。

    2、交流所编的诗句。

    七、总结,布置作业

    1、补充采蜜本。

    2、继续阅读儿童诗。

    5.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五    《枣核》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积累“折、涨”2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

    教学重难点

    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朋友(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他只有一个枣核那么小,他的名字叫“枣核”。别看他人长得小,但是非常聪明勇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位新朋友的故事。(板书课题:枣核)

    二、品读课文,交流感受

    (一)明确初读要求。(课件出示)

    1、默读课文,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山脚下一户人家生了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取名“枣核”,枣核不但勤快,也很聪明。有一年大旱,庄稼人纳不上粮,衙役就把牛、驴都牵走了,枣核帮人们牵回了牛、驴,还戏弄了县官。)

    3、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哪些内容让你觉得有意思。从课文中找出来,然后和同学交流。

    4、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将你认为有意思的部分复述一遍。

    5、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二)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1、交流一:枣核出生,爹娘发愁。

    (1)枣核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生的?

    (2)枣核出生后,爹娘的心情怎样?

    (3)面对爹娘的发愁,枣核是怎么说的?从他的话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有志向)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迫切希望——欢喜、激动的心情变化)

    2、交流二:枣核干活勤快,学了很多本领。

    (1)“邻居们都夸枣核,枣核的爹娘非常高兴。”邻居们会怎样夸枣核?枣核的爹娘又会怎样说?(学生各抒己见)

    (2)对枣核学会的这些本领你有什么看法?(学生各抒己见)

    (3)教师小结:同学们,故事发生在古时候,那时候没有高科技产物,人们用人力、牛马驴等畜力拉犁种地。枣核这样的山村孩子能学到那么多本领,真的很了不起。(指导朗读,读出对枣核的赞美和敬佩)

    3、交流三:枣核帮大家牵回牛、驴。

    (1)快速浏览课文第4—7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内容主要写了什么。(全班交流,教师评议)

    师小结:有一年大旱,庄稼人纳不上粮,衙役就把牛、驴都牵走了,枣核靠自己的本领,折腾得衙役们筋疲力尽,困倦地睡着了。枣核趁机把乡亲们的牛、驴牵回了村子。从中可以看出枣核是个不畏权贵、善良、为乡亲们着想的孩子。

    (2)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枣核的赞美、崇敬之情。

    4、交流四:枣核戏弄县官。

    (1)快速浏览课文第8—13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内容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这部分课文主要描写了枣核戏弄了县官,表现了枣核超人的胆识、超强的本领和无穷的智慧。)

    (2)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枣核的赞美、崇敬。

    5、举手自荐,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6、集体交流、点评。

    三、拓展交流,练习续编

    同学们都能完整地表达出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让老师听得津津有味,枣核戏弄县官会有怎样的结局呢?发挥想象说一说吧!

    6.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六    《放风筝》: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3个生字,学会其中1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风筝、阳光明媚、体育场、各式各样、老鹰、仙鹤、线轴、拽着、稳稳当当、骨碌碌、橘红色、墨绿、精致、宇宙”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孩子们在放风筝时的喜悦心情,激发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兴趣。

    4、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把事情叙述清楚、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对放风筝具体过程的描写,感受孩子们的喜悦心情。

    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对天空中的风筝进行想象。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写风筝的诗或文章。

    2、自制或买风筝准备参加放风筝活动。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过的古诗导入,在学生对风筝的历史有了简单了解之后,先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掌握观察图画的一般顺序,在理解图画的基础上图文对照,学习课文,理清“大蜻蜓”飞上天之前、之时、之后的情景,并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兄弟俩当时高兴的心情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为巩固理解,加深印象,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交流搜集材料,拓展阅读(好也应该要求学生读熟。为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带学生外出放一次风筝,后,写一篇日记,将这种感受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启发导入

    以古诗《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导入,揭题并简介风筝。

    二、观察图画,自学探究

    1、指导按“从上到下、从景物到人物”的顺序观察图画。自由发言。

    2、图文对照,自读课文,学习本课中的生字并画出生词。重点指导以下生字词:“鹦鹉、老鹰、仙鹤、蜈蚣”等,联系事物,观察特点,说出记忆方法。用手书写记忆生字。

    3、图文对照,再读课文,畅所欲言说说课文大意。

    三、深入探究,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1、同桌齐读课文,讨论作者在课文中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又写了什么。理清文章思路,重点讨论作者是怎样把放风筝的过程写具体的。

    2、重点讨论朗读“我”和哥哥把“大蜻蜓”放上天空一段,指导读出当时“我”高兴的心情。

    3、自由朗读课文,谈自己对课文感受深的地方,谈谈自己的感受。重点讨论课文中作者在描写体育场的欢快情景时都用了哪些词语?这些词语在表现人物的心情上起到了什么作用?(画出这些词语,集体讨论)

    四、朗读比赛,体验感悟课文内容。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分组读;

    4、师生比赛读。(根据情况再做安排)

    通过朗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体育场的欢乐景象和同学们放风筝时喜悦的心情。读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五、记忆生词

    展开记忆生词比赛,学生自由到黑板上写出自己记住的生词(每次四名,其他同学补充)。错误较多的重点指导,并要求同学更正。

    六、小结

    作者把放风筝时看到的情景写得比较详细、生动,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同学们应该学习这种写法,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认并默写生词。

    2、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大致内容。

    二、朗读课文,思维拓展。

    1、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风筝花花绿绿,各式各样……”除了文中写到的风筝,还会有哪些风筝?为什么作者没把这些风筝全写进课文中?

    “天空中的风筝越来越多,热闹极了”一段,讨论:作者把那些没有生命的风筝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为什么?你能做到吗?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你搜集到的作者写风筝的文章都有哪些,同桌或小组共同交换阅读,争取读得流利有感情。

    3、抄写并试背描写天空中各种各样风筝的句子。

    4、抄写生词,巩固生字。

    教师重点指导。

    三、布置作业

    1、自制或买风筝,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去临淄区广场放风筝(注意指导放风筝的方法和对空中风筝的观察)。

    2、写日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