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高中生网资源网!

小学一年级数学复习计划范本【三篇】

生活情感 时间:2023-12-06 04:10:11
  小学一年级数学复习计划范本【三篇】 【#小学一年级# #小学一年级数学复习计划范本【三篇】#】学习效率很高的人,必定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成绩好未必学习效率高)。因此,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提高学习效率就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直接途径。提高学习效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
小学一年级数学复习计划范本【三篇】
    【#小学一年级# #小学一年级数学复习计划范本【三篇】#】学习效率很高的人,必定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成绩好未必学习效率高)。因此,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提高学习效率就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直接途径。提高学习效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积累。以下是考网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脾益。

    复习的主要内容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复习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

    复习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措施:

    1、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

    2、采用变换练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加强对10以内口算加减法的练习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练习。

    4、加强对中下等生进行个别辅导

    一、复习目的:

    1、能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能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4、以汉符“=、>、<”,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

    6、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二、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能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复习难点: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象形统计表,会填补相应的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且回答简单的问题。

    三、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所教的内容有:生活中的数、比较、分类、加减法、位置与顺序、认识钟表、统计等内容。其中,学生掌握比较好的有:生活中的数、分类、10以内加减法、位置与顺序等内容;而对于20以内的加减法、统计这两方面的内容比较差。较多的学生对20以内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不熟练,计算的速度比较慢;而统计这一内容比较多学生由于理解能力较差导致不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四、复习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措施进行复习:

    1、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

    2、采用变换练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加强对20以内加减法算式的练习。

    4、加强对中下生进行个别辅导。

    五、复习安排

    1、活中的数、比较1课时

    2、分类、位置与顺序1课时

    10以内加减法、认识物体2课时

    3、认识钟表、统计1课时

    20以内的加减法2课时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略

    二、复习重、难点:

    (一)复习重点:

    1、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分数大小比较,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以及整数、小数的互化。

    3、求两个数的大公因数和小公倍数。

    4、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把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加减法。

    5、体积和表面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一些生活中的实物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测量和计算。

    6、在方格纸上画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二)复习难点:

    1、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2、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实际运用。

    3、生活中的某些实物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测量及计算。

    4、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加减法。(尤其是减法的性质的运用)

    5、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6、对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三、复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会分解质因数;会求大公因数和小公倍数。

    3、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进一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5、探索轴对称图形及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画轴对称图形及旋转图形,认识众数及作用,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及根据统计图解决简单问题。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本册知识的系统归类、整理、综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2、加强对知识点的区别比较,包括纵向、横向的比较。分析知识的意义性质、规律的异同,把各方面的知识像串珍珠一样连接起来,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便于记忆储存,理解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复习,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审题和分析能力,能正确解答各种类型的实际问题。

    4、通过复习,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以及正确性。

    四、复习措施:

    1、对本册内容进行系统归类、整理,帮助学生形成网状立体知识结构系统,在归纳中,要让学生有序、多角度概括地思考问题,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面而系统地思考各类问题,同时对该类型知识进行整合。

    2、复习内容要有针对性,对学生知识的缺陷、误区、理解困难的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复习知识的覆盖面要广,针对性和系统性要强。

    3、教师要主动理清知识的体系,分层、分类,拉紧贯穿全册教材的主线,要深钻本册教材,仔细领会编者意图,掌握教材的重难点和学生知识现状,发现学生普遍不会的,难理解的,遗漏的要重点讲。

    4、加强作业设计,进行分层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学习到不同层次的数学知识。但绝不搞题海战术,不加重学生负担。复习中的练习设计,不是旧知识的单一重复,机械操作,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每天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让学生尝试做智力冲浪式的题目,体现质的飞跃,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

    五、复习课时安排:

    1、长方体和立方体——2课时

    2、分数加减法——1课时

    3、分数意义和性质——2课时

    4、因数和倍数——1课时

    5、图形的变换、统计、数学广角——1课时

    6、综合练习——2课时

    六、复习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重视查漏补缺。要根据所教班级的情况,确定班级的复习计划,对相对比较薄弱的内容要加强复习和练习。

    2、要注意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在复习题的设计中要十分注意层次性。

    3、要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复习过程中去。可采用的一些形式:学生自己出题目练习,学生自己去整理知识;学生与学生之间去交流与合作。

    4、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建立一个优生与一个学困生结对的互帮小组,对学困生的作业尽量进行面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