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高中生网资源网!

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生活情感 时间:2023-10-05 22:11:42
  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小学奥数# #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数学公式大全#】数学公式是人们在研究自然界物与物之间时发现的一些联系,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法。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数学公式大全》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
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小学奥数# #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数学公式大全#】数学公式是人们在研究自然界物与物之间时发现的一些联系,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法。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数学公式大全》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1、加法公式

    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加数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另一个加数=和-加数

    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减法公式

    被减数-減数=差

    差=被减数-減数

    被減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差+減数=被减数

    被减数=減数+差。

    3、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表示几个ー,第二位是十位,表示几个十,第三位是百位,表示几个百。

    20里面有2个十,也可以说20里面有20个一。

    10里面有1个十,也可以说10里面有10个一。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读作是写语文字,写作是写数学字。

    个的前面写数学字,个的后面写语文字。

    4、时针短,分针长。1时=60分。60分=1时。1刻=15分。

    分针指着12是整时,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时。

    分针指着6是半时,时针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半。

    钟面数字有十二个。两数之间有五小格,一共有六十小格。

    时针转一个数字是一时,分针转格是一分。

    时针刚过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

    2.小学二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1、乘法的两种意义:

    (1)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是多少。

    (2)表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除法的三种含义:

    (1)表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平均除法的意义)

    (2)表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包含除法的意义)

    (3)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倍数除法的意义)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4、已知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用乘法。

    5、已知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另一个数用除法。

    6、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7、平均除法的公式:总数÷份数=每份数

    8、包含除法的公式:总数÷每份数=份数

    9、熟练掌握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和怎样读算式。

    3×4=12

    乘数乘号乘数积

    读作:3乘4等于12。

    12÷4=3

    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读作:12除以4等于3。

    10、在地图上一般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11、如果你面向东后面就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如果你面向西后面就是东,左边是南右边是北。

    如果你面向南后面就是北,左边是东右边是西。

    12、1时=60分、1分=60秒。

    13、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14、常用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15、在钟表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钟,分针走一个大格是5分钟。

    16、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7、根据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导出这样几种公式: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18、在一道没有括号的算式,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从左到右计算。再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19、我们通常所说的四面八方是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0、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十是一百。

    2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22、读数时要注意: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中间有一个零或两个以上的零只读一个零。写数时要注意:哪一个数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填零占位。

    23、比较数的大小应注意:

    (1)数位多的数比数位少的数大;

    (2)当数位相同时,从位比起,位大的数就大;当位也相同时,就依次向下,一个数位一个数位的比,哪个数位大就说明那个数比较大。

    24、在读数时,从()位读起,按照(从高位到低位)的顺序读。

    25、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26、常用的“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相隔”1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相隔”2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我们又从中导出了7个单位转换的公式分别是:

    1米=10分米1m=10dm

    1分米=10厘米,1dm=10cm

    1厘米=10毫米,1cm=10mm

    1米=100厘米,1m=100cm

    1分米=100毫米,1dm=100mm

    1米=1000毫米,1m=1000mm

    1千米=1000米,1km=1000m

    27、我们还学习了1厘米中有(10)个小格,每小格的长是1毫米。

    1分米大约有手掌这么长。1分硬币大约有1毫米厚。

    在表示较远的距离时,用“千米”作单位。

    28、三位数加法(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29、三位数减法(退位减)的笔算方法: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借1,在这位上加10再减。

    30、本单元估算时,可以把数字看成整百整十数或整千整百数,这样估计答案会更接近实际答案。

    31、判断结果的对错,我们可以进行验算。

    3.小学三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一、重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一个苹果约250克

    一头牛约500千克

    一辆卡车的载重约5吨

    二、周长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宽=周长÷2

    长方形的长=周长÷2一宽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三、时分秒

    秒针走一小格等于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分针走一小格等于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

    1小时=60分1分钟=60秒

    经过时间=结束时间一开始时间

    四、倍数

    多倍数=倍数×一倍数

    倍数=多倍数÷一倍数

    一倍数=多倍数÷倍数

    五、分数

    分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几份是几分之几

    分母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的意义:其中的几份

    1、分数比较大小

    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2、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一份数=总数÷份数

    4.小学四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四则运算: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位置与方向:

    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比例尺、角的画法和度量)

    注意:1、比例尺2、正北方向3、角的画法

    2、位置间的相对性。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观测点的确定)

    3、简单路线图的绘制。

    4.地图的三要素:图例、方向、比例尺。

    5.确定方向时:

    A、先确定观测点

    (1)从那里出发,那里就是观测点。

    (2)“在”字后面的为观测点。

    B、站在观测点来看方向。

    例如:①东偏南25°(标25°的那个角就靠近东)

    ②西偏北35°(标35°的那个角就靠近西)

    6.描述路线和绘路线图时:只有一条线,所作的线是首尾相连的。

    7.常用的八个方位: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5.小学五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c+b×c(a-b)×c=a×c-b×c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①类型一:(a+b)×c(a-b)×c

    =a×c+b×c=a×c-b×c

    ②类型二:a×c+b×ca×c–b×c

    =(a+b)×c=(a-b)×c

    ③类型三:a×99+aa×b-a

    =a×(99+1)=a×(b-1)

    ④类型四:a×99a×102

    =a×(100-1)=a×(100+2)

    =a×100–a×1=a×100+a×2

    三、简便计算

    1、连加的简便计算:①使用加法结合律(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结合在一起)

    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

    ③十位:0与9,1与8,2与7,3与6,4与5,结合。

    2、连减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如:106-26-74=106-(26+74)

    ②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如:106-(26+74)=106-26-74

    3、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加数、减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加,也可以先减)

    例如:123+38-23=123-23+38146-78+54=146+54-78

    4、连乘的简便计算:

    使用乘法结合律:把常见的数结合在一起25与4;125与8;125与80等

    看见25就去找4,看见125就去找8;

    5、连除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除以几个数就等于除以这几个数的积。

    ②除以几个数的积就等于连续除以这几个数。

    6、乘、除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因数、除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乘,也可以先除)

    例如:27×13÷9=27÷9×13

    四、连除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a÷b÷c=a÷(b×c)

    6.小学六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1)一般公式: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2)两船相向航行的公式:

    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

    (3)两船同向航行的公式:

    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后)船静水速度=两船距离缩小(拉大)速度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

    工程问题: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1÷工作时间=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

    1÷单位时间能完成的几分之几=工作时间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