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高中生网资源网!

内翻足

0-1岁 时间:2019-10-10 16:56:45
  内翻足即小儿足部畸形,一旦患病将影响宝宝正常行走,会损害其身心健康,家长不容小觑。那么,什么是内翻足?内翻足有哪些症状?内翻足的病因是什么?内翻足的诊断治疗方法又是什么?内翻足的推拿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内翻足
        

什么是内翻足

        

内翻足有哪些症状

        

内翻足的病因

        

内翻足的诊断治疗

        

内翻足的推拿治疗方法

        

如何治疗内翻足

    
    治疗内翻足以矫正为主,越早矫正,患儿宝宝恢复的几率越大。治疗内翻足只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非手术治疗,另外一种是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不足1岁:手法扳正

    哺乳的时候,可由两人一起用手进行扳法矫正,具体操作方法:一人将患儿腿部弯曲,并且固定住膝关节,另一人一只手收握住患儿脚踝上方,另一只手托住足前部跖面并且施加力道迫使其足外翻、外展及背伸。每日两次,另注意不要用力过猛,避免患儿骨折。

    之后用绷带对足部进行残绕,方法是:从内跖面向足背外方向进行缠绕,并且最后将脚束缚在正确的矫正位上。注意缠绕的时候多加观察,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足部血液循环。如果效果比较显著,患者足部外翻的阻力消失,那么就可以用足托进行巩固治疗。

    一般坚持到一周岁以后,患儿的脚会恢复正常。即便是没有恢复正常,这种治疗方法也能松弛痉挛的软组织,为下一步治疗打下良好基础。

    (2)1-3岁:分期的手法矫正

    将患儿全麻并且平躺屈膝15°(或俯卧玩膝90°),与此同时,一人要扶住患儿的膝关节与小腿,另一人则要用手进行矫正并用石膏固定。一到两岁的宝宝平均两周更换一次,两到三岁的宝宝平均一个月更换一次。

    此外一定要注意术后宝宝的状况,如果宝宝感觉到足部不适并且开始哭闹,足部更是出现石膏压迫的现象,那么应该及时就医,并在受压位置骨质突出部位开窗。

    TIP:病情较轻的患儿,只要严格按照规则进行治疗,那么基本都可以痊愈,而且也无需担心并发症。如果想要巩固治疗效果,那么可以使用Denis-Browne轻便夹板。

    2.手术治疗

    (1)对于治疗失败的3-15岁孩子,可以采用手术治疗。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为跟腱延长术、胫前肌移位术、软组织松解术等。其中跟腱延长还包括直视下延长、皮下跟腱延长、关节囊切开及韧带切断。

    (2)对于15岁以上还没有治愈的孩子,手法矫正已经不具有效果。严重的内翻足患者可采用三关节融合手术,再用石膏固定,等待关节处骨头愈合。

    (3)患儿宝宝成功治愈的指标:

    a.宝宝的足部可以任意活动自如。

    b.宝宝的脚应该位于小腿纵轴外展45度左右。

    c.患儿宝宝先前患有内翻足的时候足部凹陷,现在健康后足跖面是比较平坦。

    d.可以进行X拍摄,通过X光片了解足部恢复情况,比如骨纵轴与距骨纵轴的角度是否正常;足纵弓及横弓恢复情况。

    e.从脚跟后面看,宝宝的脚略微向外侧倾斜。

    3.预防并发症

    (1)预防局部皮肤坏死

    在手术之前,要时常按摩足内侧肌肤,此外在手术时,跟腱延长的切口也要尽量呈现弧形,确保切口之间皮瓣的宽度。

    (2)注意手法要轻柔

    儿童骨折或者踝部脱臼,在用手扳正的过程中,手法要做到缓慢而轻柔,不可用力过度。

    (3)避免发生石膏压迫

    在固定石膏之前,要用脱脂棉垫在骨骼的突出位置,注意不要垫太厚。切记,在石膏正在塑形期间,不可用手按压。当石膏塑形后,如果患儿产生哭闹不止,那么就有可能发生石膏压迫的情况,此时应立即就医,并且立即在突起部位开窗检查。

    (4)血液循环障碍

    在石膏固定时,患儿的脚趾要露出来,便于观察。若发现脚趾泛白,患儿宝宝不适并且哭闹不安,那么就有可能是动脉缺血;若足脚趾肿大泛紫,那就有可能是静脉回流受到阻碍。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有可能导致肢体坏死,因此情况较轻的应立即开窗减压,情况严重的应取下石膏,待运血恢复正常后再做进一步的治疗。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