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高中生网资源网!

秦朝制度简介 秦朝三公九卿制的具体职责是什么

高中历史 时间:2020-03-07 13:09:01
  秦王朝在确立皇帝尊号的同时,还总结了战国以来各国的官僚制度,建立起了一套适应封建统一国家需要的中央政
秦朝制度简介 秦朝三公九卿制的具体职责是什么
    秦王朝在确立皇帝尊号的同时,还总结了战国以来各国的官僚制度,建立起了一套适应封建统一国家需要的中央政府机构,这就是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九卿即奉常、廷尉、治粟内史、典客、郎中令、少府、卫尉、太仆、宗正。

    据史料记载,三公九卿制最早用于夏朝,《礼记》:“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设四辅及三公,不必备,惟其人。言使能也。”),殷亦三公九卿,(伊尹曰:“三公调阴阳,九卿通寒暑。”)。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通典·职官一》),也有的说三公为司马、司空、司徒(《韩诗外传》曰:“三公之得者何?曰司马、司空、司徒也。司马主天,司空主土,司徒主人),以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为九卿。

    三公的职责分别为:

    丞相: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是皇帝的助手,同时负责对文武百官的管理,从秦开始,丞相正式成为官职,为中央政府中皇帝之下的最高长官。

    太尉:最高军政长官,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队,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里。

    御史大夫:其地位相当于副丞相,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是皇帝的耳目。

    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掌管图书秘籍,同时监察文武官吏;侍御史,掌管文书;监御史,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负责监督郡守的御史。

    三公之间互不统属,直接隶属于皇帝,便于皇权集中。

    三公之下还设有九卿,九卿是指古时中央政府的多个高级官员,指官位很高的人,秦汉时期的卿,不一定是九个人,九卿的职责分别为:

    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

    廷尉:掌管司法审判;

    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

    卫尉:掌管宫门警卫;

    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

    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

    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

    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

    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

    秦朝时期,无论三公,还是九卿,均由皇帝任免调动,一律不得世袭。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