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高中生网资源网!

垓下怀古古诗翻译

高中诗词 时间:2020-03-06T10:34:22
古之兵皆农,农富兵亦强。古之士皆农,农朴士亦良。兵农一以分,甲胄无馀粮。士农一以分,耒耜无文章。分之则两伤,合之则一理。请语当途人,治乱
垓下怀古古诗翻译
  古之兵皆农,农富兵亦强。

  古之士皆农,农朴士亦良。

  兵农一以分,甲胄无馀粮。

  士农一以分,耒耜无文章。

  分之则两伤,合之则一理。

  请语当途人,治乱实此始。

  
  刘献廷的古诗大全

  怀古注释

  作者:佚名甲胄[jiǎzhòu]盔甲衣胄躬擐甲胄。--《左伟.成公十三年》甲胄之士。 躬擐甲胄耒耜[lěisì]古代一种像犁的翻土农具。耜用于起土。耒是耜上的弯木柄。也用做农具的统称。途人[túrén]1.路上行人。明陶宗仪《辍耕录·丧师衰绖》:“吁,圣远言湮,世道不古久矣!朝为师生而暮若途人者,比比皆是。”曹亚伯《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夜》丙:“何至如低徊易水,凭吊夷门,竟足令过客欷歔,途人感泣。”2.谓成为不相识的人。《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矧令守制三年,仳离千里,不谐伉儷...

  

作者介绍

  生于顺治五年七月二十六日,好读书,常至通宵达旦,终至一眼失明。《庄子》一书为其最爱,因此其字取为“继庄”。康熙五年(1666年),吴三桂弑南明桂王,时献廷十九岁,双亲已逝,举家南隐於吴江,并因不时济贫以致倾家荡产。此後南隐吴江,直到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为止。三藩之乱定後,献廷妻死,献廷遂抛家别子过著浪迹天涯的生活。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献廷因万斯同之荐,北上应徐乾学聘,入京参明史馆事,增订《明史·历志》和《大清一统志·河南志》,“遍历九州,览其山川形势”,并结识当时名闻遐迩的学者,如王源。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离京返吴。次年七、八月之际,溯江西行。冬天时,抵湖南衡州,在衡州司马茹仪凤(字紫廷)延之署中过年。翌年正月十八日,开始游南岳,此游得识王夫之,并且十分推崇他。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四月,献廷由昭陵(即湖南昭陵,在株洲南三十公里湘江东滨)。冬至日到湖南,于此写下许多有关当地风土人情的文字,直至翌日四月始离此东归。经过汉阳时受到汉阳令张寿民的款待,但张氏绝口不提复兴事,献廷暗自慨叹。之後他又自汉阳东行,在江西停留甚久,始返家乡。康熙三十四年(1695)春,献廷重游西湖。是年七月六日,病殁,与妻张氏合葬於吴江墓山。

  著作多佚,仅存《广阳杂记》5卷。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