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没有一位皇帝的出身比他要差了吧。他出生的时候家里简直是贫穷至极,母亲因为分娩后身患疾病而去世了。根据《宋书·刘怀肃传》记载:“初,高祖产而皇妣殂,孝皇帝贫薄,无由得乳人,议欲举高祖。高祖从母生怀敬,未期,乃断怀敬乳,而自养高祖。”从小就没有母爱的他就根本不要妄想能有母乳喂养了,家里也没有那个资本去聘请乳母,他的父亲曾经想要抛弃他,不过因为别人伸以援手才得救,拉扯着长大。家境这么困苦的他早期曾经买鞋子营生,但嗜赌,因此多次散尽家财,被别人鄙视。不过他却很有大志,且天生才能出众,一切的一切都从他投军到北府军孙无终的军队开始。
是金子就走到哪都会发光,虽然刘裕不被别人重视,根据《南史.卷一宋本纪上第一》记载:“晋隆安三年十一月,祆贼孙恩作乱于会稽,朝廷遣卫将军谢琰、前将军刘牢之东讨。”刘恩一大势力起事反晋,晋朝皇帝慌忙派出谢琰与刘牢之去迎战,当时可能通过孙无终的推荐,刘裕转到刘牢之的麾下,当了一名参军。因为从小就贫困,不怕苦也不怕死,打起仗来勇猛至极,率先冲锋陷阵。不过最重要的是他的军事才能开始显露,在几年打仗期间,指挥有方且善于以少胜多,那时候的军队都不爱惜百姓对他们大肆掠夺。唯独刘裕的军队军纪严明。如此贤臣能不受到重用?因此神勇带兵的他就被封为建武将军。
刘裕打起仗来不仅有勇有谋,而且还是懂得审时度势,并且是很有大志的人,这样的人都不成大气的话,天理也不容啊。晋朝朝廷与孙恩打仗导致元气大损,一个叫做桓玄的人是掌握重兵,坐镇荆州的人,他趁虚而入,率领大军一路打进晋朝心脏。根据《南史.卷一·宋本纪上第一》:“玄克建邺,以牢之为会稽内史。”桓玄把晋朝统治者司马元显杀了,又收并了刘牢之的军队,而刘裕就是在这军队里面,因为当时刘裕在军队里面很有声望,所以桓玄对刘裕也以礼相待。识时务者为俊杰,刘裕暂时别无他法,因此居于桓玄麾下韬光养晦。
刘裕名声可能过大,桓玄的妻子说刘裕是有大志有野心的人,要除掉他,桓玄却说:“我欲荡平中原,非此人不行,怎好杀他?等关陇平定,再作计议。”桓玄还要留着刘裕来打世界了。与此同时刘裕早以盘算着如何谋反了,他暗自约了好几个将领将于不同的地方同时起事,他打头阵,以打猎之名聚集众人率先起事,把桓玄打了个措手不及,其他人也起事成功,一直打到了下一年才灭了桓玄,给晋朝重新收复失地,刘裕还亲自迎接晋安帝回去。可以说有点邀功的意思,不过他确实功不可没,还是大功!最终他终获授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徐兖二州刺史,这么多职位在身,掌握朝政大权,是人生的最高巅峰了吧?不可能!充满野心的刘裕永不止步。
“却月阵”一下子闻名天下,不过使用的次数就仅此一次,因为却月阵的缺陷是只能攻击一面,刘裕是看清楚地形,背靠河水,又知道魏军急于求成,所以才有此上策,考虑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将军,刘裕的军事才能显露无疑。
刘裕灭了后秦班师回朝后地位更加显赫,又平复了长安内乱,使朝廷众人都无比佩服。智勇双全,又得民心,功高过主还掌握朝政大权,最主要的是他还有野心与大志。实在是众望所归了,晋恭帝在元熙六年让位给刘裕,刘裕改号为“宋”,还为了斩草除根,第二年就把晋恭帝给杀了。
这位传奇的人物宋武帝是东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皇帝,即使出身草根又如何,他用他创新型的军事才华,用他不畏困难的奋斗精神,加上鸿鹄大志,野心勃勃,登上了王位,是最名副其实用自己双手打拼出来的天下,令人敬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