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高中生网资源网!

霜华再无明月送清风啥意思

高中诗词 时间:2020-03-05T11:07:56
霜华再无明月送清风啥意思
  隼集龟开昭圣烈,龙蹲凤跱肃神仪。

  尊儒敬业宏图阐,纬武经文盛德施。

  沈括生平

  作者:佚名沈括,字存中,生于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一官僚家庭。他的父亲沈周(字望之)曾在泉州、开封、江宁做过地方官,祖父曾任大理寺丞,外公许仲容曾任太子洗马,舅舅许洞是咸平三年(1000年)进士。母亲许氏,是一个有文化教养的妇女。沈括生于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他自幼勤奋好读,在母亲的指导下,十四岁就读完了家中的藏书。后来他跟随父亲到过福建泉州、江苏润州(今镇江)、四川简州(今简阳)和京城开封等地,有机会接触社会,对当时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有所了解,增长...

  沈括主要成就

  作者:佚名兴修水利沈括十分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和兴修水利。早在他青年时期任沭阳县主簿的时候,就主持了治理沭水的工程,组织几万民工,修筑渠堰不仅解除了当地人民的水灾威胁,而且还开垦出良田七千顷,改变了沭阳的面貌,那时他只有24岁。在任宁国县令的时候,他倡导并且主持在今安徽芜湖地区修筑万春圩,开辟出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的良田一千二百七十顷,同时还写了《圩田五说》、《万春圩图书》等关于圩田方面的著作。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沈括主持了汴河的水利建设。为了治理汴河,沈...

  沈括排挤苏轼

  作者:佚名在以立德、立言、立功为“三不朽”的传统中国,产生科学家很难。不过宋代却出现了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是地理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化学家、医学家、天文学家,还是水利专家、兵器专家、军事家,写下了科学经典《梦溪笔谈》。他就是沈括。然而,在诸多伟大称誉之外,沈括还是一个检举揭发的“高手”,干过文字狱的勾当。沈括的理性求实精神,到了政治生活中却消失了。他政治嗅觉异常灵敏,善于在别人的诗文中嗅出异味,捕风捉影,“上纲上线”。沈括检举揭发的对象中有...

  沈括轶事典故

  作者:佚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乍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沈括看问题很精细,常有自己独特精辟的见解。比如,...

  沈括唯物主义者

  作者:佚名沈括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发展变化的观点。他认为“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并指出,“阳顺阴逆之理,皆有所从来,得之自然,非意之所配也。”就是说,自然界事物的变化都是有规律的,而且这些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他还认为事物的变化规律有正常变化和异常变化,不能拘泥于固定不变的规则。正是这些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促使他取得了那个时代在科学技术方面达到的高度成就。沈括曾提出已知的知识是有限的,人的认识是无限的观点,对...

  沈括评价

  作者:佚名在北宋那个崇文读经、吟诗填词的主流时代,理科被视为末学,甚至被讥为旁门左道。在这样的背景下,沈括(1031—1095)却是个文化、科技通人,一生从事的研究领域极为宏阔。《宋史》评价他说:“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沈括在官场的蹭蹬和学术上的成就,几乎都可以从他的性格中找到解释。他这人好学,喜欢研究各种新奇东西,干活儿好动脑子,所以,在做主管治河、天文工作的技术官员时,在做依靠地理学知识的外交谈判使节时,也能...

  沈括纪念物

  作者:佚名故居镇江市区梦溪园,是北宋时期科学家沈括晚年居住的地方。梦溪园原有面积约十亩左右,园里有岸老堂、萧萧堂、壳轩、深斋、远亭、苍峡亭等建筑,还有一条溪水流经园内。梦溪园是原梦溪园的一部分,于1985年恢复,占地2亩,计2幢建筑。前幢为清代修建的硬山顶平瓦房,坐东朝西,当中设正门入园,门上方嵌有茅以升题写的“梦溪园”大理石横额。后幢为清式厅房,坐北朝南,内有沈括雕像和文字图片、模型、实物,展现了沈括在天文、地理、数学、化学、物理、生物、地质、医学等方面的科研...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