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高中生网资源网!

鱼化石的主要内容

高中诗词 时间:2020-03-06T10:33:51
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理进了灰尘;过了多少亿年,地质勘探
鱼化石的主要内容
  动作多么活泼,

  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理进了灰尘;

  过了多少亿年,

  地质勘探队员,

  在岩层里发现你,

  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

  连叹息也没有,

  鳞和鳍都完整,

  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凝视着一片化石,

  傻瓜也得到教训:

  离开了运动,

  就没有生命。

  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即使死亡,

  能量也要发挥干净。

  写作背景:

  凝视着一片化石

  在客厅厨柜里摆着一块十多厘米见方的褐色*的石板,上面清晰地露出一条鱼的骨骼的纹印。

  有人问:“艾老,这是鱼化石吗?”

  “是的。”

  “您的《鱼化石》就是根据它写的吧?”

  “不,不是。你看,这是一条鱼的化石。我写那首诗,是根据当年在延安时林伯渠先生所存的一块很大的鱼化石写成的。但是,那上边不是一条鱼,而是六七条,不是僵死的,而是游动的,你不记得我在诗中这样写的吗:

  “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

  几十年前在延安看到林伯渠先生的鱼化石,几十年后这鱼化石却启动了诗人的灵感,使诗人写下了《鱼化石》一诗,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说明了创作上的一个真理:生活积累对于创作是多么重要!看到鱼化石的当时,诗人并没有写诗,而是到了1978年,诗人遇到了契机,遇到了心灵感应,《鱼化石》一诗才应运而生了。

  生活有时是非常不公正的。1957年,诗人被无端地打成“右派”,从此便被无情地埋没二十年,不仅不能发表作品,甚至连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都被剥夺了。诗人从社会上消逝了。到1978年,诗人复出之后,不能不对这漫长的痛苦生活作深入的思考。正是在这种深入的思考之下,诗人在鱼化石上找到了流溢之口。鱼化石的形象和诗人心中的思绪相撞击,使诗人产生了灵感。因为鱼化石的形象能极贴切地表达诗人的思绪。当然,要通过鱼化石来表达自己的思绪,要表达得生动感人,不仅要对自己内心的思绪有准确把握,还要对鱼化石的形象有准确把握,并使二者巧妙地联系起来。而诗人正是具有这种把握能力的高手。

  艾青的古诗大全

  鱼化石英语赏析

  作者:佚名Howlivelyandenergetic,howlively,howenergetic,jumpinthewaves,floatinthesea;unfortunately,volcaniceruptionscanalsobeearthquakes,youloseyourfreedomandbecutintodust;afterhundredsofmillionsofyears,geologicalexplorers,foundintherockstrata,arestilllifelike.Butyouaresilent,notevensighing,scalesandfinscomplete,butunabletomove;youareabsolutelystatic,unresponsivetotheoutsideworld,unabletoseetheskyandwater,cannothearthesoundofwaves.Staringatafossil,thefoollearnedalesson:withoutmovement,thereisnolife.Live.Tofight,tomoveforwardinthestruggle,evenifdeath,energyshouldbebrough...

  鱼化石赏析

  作者:佚名《鱼化石》一诗,着力在描绘鱼化石。诗人用的极朴素平易的语言,却把鱼化石的具像描绘得栩栩如生。在描绘鱼化石的同时,又使人无不感到诗人是在倾泻自己的深入思考——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生命竟被变成“鱼化石”。这种痛苦,这种灾难,怎能不令人震撼!《鱼化石》一诗的艺术魅力产生了。活泼的“鱼”被“火山爆发”、被“地震”埋没了,多少年后,“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诗人是在写...

  

作者介绍

艾青,1910年3月27日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文学家、诗人。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因病逝世,享年86岁。

  艾青生平

  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畈田蒋村的一个封建家庭。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

  1917年就读于金师附小。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1928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学习绘画,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

  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北风》《大堰河》《火把》《黎明的通知》《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春天》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光的赞歌》等。

  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文艺阵地》编委、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等。

  1941年赴延安,任《诗刊》主编。他在遍地抗日烽火中深切地感染到时代的精神,汲取了诗情,抗战期间成为他创作的高潮期,出版了《北方》、《向太阳》、《旷野》、《火把》、《黎明的通知》、《雷地钻》等9部诗集。

  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古罗马的竞技场》等二百余首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直到1976年重又执笔,出现了创作的另一个高潮。

  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出访了欧、美和亚洲的不少国家。创作有诗集《彩色的诗》《域外集》,出版了《艾青叙事诗选》、《艾青抒情诗选》,以及多种版本的《艾青诗选》和《艾青全集》。诗集《归来的歌》和《雪莲》曾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新诗奖。

  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因病逝世,享年86岁。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