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高中生网资源网!

国风 王风 丘中有麻

高中诗词 时间:2020-03-05T10:53:34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丘中有麦,彼留子国。彼留子国,将其来食。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
国风 王风 丘中有麻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丘中有麦,彼留子国。彼留子国,将其来食。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

  丘中有麻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译文记住那土坡上一片大麻,那里有郎的深情留下。那里有郎的深情留下啊,还会见到郎缓缓的步伐。记住那土坡上一片麦田,那里有郎的爱意缠绵。那里有郎的爱意缠绵啊,还会与郎再来野宴。记住那土坡上一片李树林,那里记下郎的真情爱心。那里记下郎的真情爱心啊,他赠送的佩玉光洁晶莹。注释①麻:大麻,古时种植以其皮织布做衣。②留:一说留客的留,一说指刘姓。子嗟、子国:一说均是刘氏一人数名;一说“嗟、国”皆为语气助词。③将(qiāng):请;愿;希望。施施:慢行貌,...

  丘中有麻鉴赏

  作者:佚名《诗经》中许多作品,解释的岐义很多。特别是有些冬烘头脑的老儒生,总不敢正视这些民歌反映的人民群众最真实最纯朴的思想感情,而强行把许多男女情歌贴上了社会政治的标签,仿佛诗中男女爱情活动都是政治斗争似的。《毛诗序》阐述《丘中有麻》的主旨时说:“庄王不明,贤人放逐,国人思之,而作是诗。”把这首诗解释为思贤之作。倒是理学家朱熹眼光比较敏锐,他在《诗集传》中力排众议,肯定《丘中有麻》是“女子盼望与所私者相会”的情诗。闻一多先生在《风诗类钞》中从民俗学角度...

  吴潜生平

  作者:佚名横亘皖浙边境的天目山有一千秋雄关,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上演过一幕幕金戈铁马的故事。关下地名曰云梯,唐朝诗人罗隐有“回望千秋岭上云”之誉,其“山若城廓之状,风土有生化之机”,这就是一代名相吴潜的故里。吴潜1195年诞辰。嘉定十年(1217年),二十三岁的吴潜参加科举考试,高中进士第一,成为宁国1300年科举考试中唯一的状元。吴潜初授承事郎、签镇东军节度,后逐步升迁,历任太府卿表权沿江制置、知建康府、江东安抚留守、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权兵部尚书、吏部尚书、...

  吴潜民族英雄

  作者:佚名宋朝时期,来自倭、高丽的海盗就已对我边防构成了严重威胁,沿江制置吴潜成为中华民族最早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宝祐年间,吴潜任沿江制置时,订立了“义船法”。他命令三郡所属各县,分别选出各乡里有财力的人,要求他们联合起来,如“一郡岁调三舟,而有舟者五六十家,则众办六舟,半以应命,半以自食其力,有余赀,俾蓄以备来岁用。凡丈尺有则,印烙有文,调用有时,着为成式,其船专留江浒,不时轮番下海巡视。船户各欲保护乡井,竞出大舟以听调拨。旦日于三江合兵,民船阅之...

  吴潜水利专家

  作者:佚名它山堰位于宁波市鄞江,是中国古代闻名于世的四大水利工程之一,1989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今仍发挥其阻咸、蓄淡、泄洪、引灌的水利功能。吴潜担任浙东制置使时修洪水湾塘三坝,外泄江潮,内增官池蓄水,为阻隔江河之巨防,成为它山堰的重要配套工程。另修“吴公塘”、大西坝、北郭碶、澄浪堰等水利工程。这些13世纪的水利工程,历经800年风雨,有的至今还在发挥作用,惠泽万民,造福后人。1259年的秋天淫雨绵绵,河水在秋雨中不断上涨,当地人称为“秋潦”。秋...

  吴潜三沙书院

  作者:佚名吴潜出生在名宦之家,其曾祖、祖父、伯父、父亲均是当朝名儒。父亲吴柔胜乃程、朱理学的饱学之仕,治学极为严谨,为南宋理学的复兴和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吴潜少小天资聪慧,读书过目不忘,作文急促而就,加之书香门第的耳濡目染,从小受到了良好的熏陶。庆元(今浙江宁波市)是南宋重要的军事重地,吴潜在此担任较长时间的知府兼沿海制置使,他在巩固边防、发展经济的同时,尤其重视平民教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作时亭及诸生祠,先后有几千子弟入学,并给于穷苦的学童以食宿...

  吴潜之死

  作者:佚名去年秋,今年秋,湖上人家乐复忧,西湖依旧流。吴循州,贾循州,十五年前一转头,人生放下休。这首南宋无名氏所作的《长相思》,里面提及的吴、贾两个“循州”,正是南宋理宗时的状元丞相吴潜与恶贯满盈的大奸臣、蟋蟀宰相贾似道。这一忠一奸,他们相隔15年,先后被贬循州(今广东龙川)。景定二年(1261年),奸臣贾似道罗织罪名,吴潜被罢相,年近70岁流放到循州。吴潜看到循州城常受东龙江(即东江上游)洪水威胁,东山寺北面和西边的大片农田亦十年九涝,便发动邑人...

  吴潜墓地

  作者:佚名出南安东田镇沿南(安)同(安)公路车行5公里,顺山路行至湖尾山坡谷,映入眼帘的是南宋状元宰相吴潜墓。湖尾山从南安最高峰芹山之脉逶迤而来,吴潜墓坐落在半山坡。一路草木苍翠,新绿扑眼;山涧流泉淙淙,山风送来阵阵花香。墓丘坐北向南,远望巍巍芹山高入天穹,环视四周,青松翠竹,如黛如染。墓前面对仙洞山,坡下田园阡陌尽收眼底,显得视野开阔。如此风水宝地,安息着一代名相,至今已经有700年沧桑风雨了。出南安东田镇沿南(安)同(安)公路车行5公里,顺山路行至湖尾山坡谷,映入...

  吴潜贡献

  作者:佚名吴潜是南宋词坛的重要词人。词风激昂凄劲,题材广泛,主要是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也常吐露个人理想受压抑的悲愤。"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满江红〕《送李御带珙》)是他壮志未酬的自我写照。吴潜也能诗,多为纪游、即事之作,有的也抒发"丈夫勋业在安边"(《送曾阿宜往戍》的抗敌抱负。诗较平衍,佳作不多。嘉庆《宁国府志》卷二十《艺文志·书目》载,吴潜著有《履斋诗馀》、《论语士说》、《许国公奏稿》、《鸦涂集》。现存明末梅鼎祚编校《履斋先生遗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