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高中生网资源网!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日本人建立:大部分靠自己修复

高中历史 时间:2020-03-07 10:17:15
  现在很多人开始说中国的重工业基地是由日本援助建成的东三省,我想说的是,真是瞎了眼了,日本的侵华和殖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日本人建立:大部分靠自己修复
    现在很多人开始说“中国的重工业基地是由日本援助建成的东三省,我想说的是,真是瞎了眼了,日本的侵华和殖民统治倒是变成了援助了,真让人气愤,那么我们来看一看,东北的工业基础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东北的工业基础发展,分为了三个阶段,张作霖时期、日本殖民时期、共和国建设时期。

    张作霖时期

    东北的早期开发也是和“张氏父子”密不可分的,从开放满洲到20年代中期,伴随着大量移民的到来,东北曾经有过一个辉煌的发展阶段,张氏父子实行“整军精武,励精图治”的政策,开矿山、修铁路、建电站、设银行、办学校,在北满(黑龙江)积极屯军垦,只用了10多年时间,东北的经济在中国已经举足轻重。据说当时东北大学教授的工资是北大的六倍,约3000现大洋,超过总理段其瑞。1927年可以生产马达,1930年亚洲第一部带空调的火车在大连诞生。

    早些时候,张学良就推动张作霖在东北地区建立了一批工业,但是其中军事工业占了相当比例。张氏父子在东北建立的工业,侧重于重工业与采掘工业。当时东北地区的铁路、矿山、钢铁工业,也是全国最发达的。从张作霖宣布东北自治到"九*一八事变"期间,张氏父子为了加强东北边防安全,根据自建自营方针,制定了庞大的铁路修建计划,并不顾日本多方阻挠,努力将其付诸实施.经过近十年努力,打破了东北铁路长期由外国控制的局面。张作霖不顾日本之反对,于1924年成立了自营自建铁路的领导机构和执行机构——东三省交通委员会,开始筑建东北铁路网。从1925年以后,张作霖以“自行筹款”方式,陆续建造了奉海(奉天-海龙)、吉海(吉林-海龙)、打通(打虎山-通辽)等铁路。并计划着手修建东北两大干线:一是从葫芦岛经由通辽、齐齐哈尔至瑷珲的西部干线;一是联系京奉路,经由海龙、吉林到佳木斯的东部干线。张作霖还筹备建筑葫芦港。其计划是企图通过自建铁路,把奉、吉、黑以及内蒙联系起来,以葫芦岛做吞吐港口,同时,在南满铁路的沿线设卡征收货场税等,用以限制日本利用南满铁路对我东北财富的掠夺。上述措施无疑具有张作霖企图摆脱日本控制和干涉的倾向。

    

    20年代中期,奉系军阀张作霖、张学良父子开始推行“新政”,东北逐渐萌芽了以钢铁、煤炭为中心的重工业体系和以粮食加工、纺织、食品工业为中心的轻工业体系。

    日本殖民时期

    1932年3月9日,在日寇的策划下,清朝遗族在其“龙兴之地”的东北满洲里,建立了伪满洲国。

    1932年~1942年,由日本幕后主持下的伪满当局详尽规划了大大小小109个城市的建设,而这样的对东北的全面系统规划,在中国的其他地区都未曾做过。

    比如伪满洲“国都新京”(长春),虽然时尚程度比不了上海,可从城市规划来看,却是亚洲近代唯一一个比东京还先进的城市,是中国第一个全由外国专家规划设计的城市,是中国唯一仿照外国大都市(巴黎、堪培拉等) 建造的城市。

    到1934年,长春整个城市全部掩映在绿海之中,因此有了“城市山林”和“森林之都”的美称。到1942年,长春人均占有绿地2272平方米,超过华盛顿1倍,是日本大城市人均绿地面积的5倍,为世界大城市之冠,一时在国际上声名鹊起。

    直到1945年之前的十多年间,经过日本军国主义多年的苦心经营,加上二战后期日本害怕盟军轰炸本土,把日本几乎所有的工业设施迁去了东北,东北伪满的工业规模竟然超过了日本本土。

    从沈阳到大连的沈大线两侧工厂烟囱林立,城市连成一片,成为举世闻名的“绵长工业区”,沈阳铁西区被誉为“东方鲁尔”。东北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6.9%增加到59.3%,而中国2003年才达到 57.5%;

    1938年,伪满洲国共发电16.3亿度,而且有亚洲最早的大量的水力发电;

    1943年,丰满水电站开始发电,发电能力每年22亿度,而到了 1949年整个中国发电量才43亿度;

    1943年时,东北以占中国九分之一的土地和十分之一的人口生产了占全中国49.4%的煤,87.7%的生铁, 93%的钢材,93.3%的电,69%的硫酸,60%的苏打灰,66%的水泥,95%的机械,形成了庞大的人造石油、特种钢等当时领先世界的尖端科技企业;

    1945年时,全中国工业总产值中,日寇把持的东北占85%,日寇把持的台湾占10%,而“一穷二白”的中国其余部分只占5%。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说,看吧你也承认了,日本在东北的建设。首先,我想说的是这篇文章还没有完,还有日本在东北建设,只是作为殖民统治来做,并不是真心建设,也是为了侵略战争做准备的。

    伪满工业是建立在东北地方政府时期工业发展基础之上的,却又打破了九一八事变前东北的工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了一套殖民地工业体系。伪满工业体系以重、化工业为主,畸形发展。其形成过程,展示着日本对东北矿产资源的掠夺,对东北加工工业的扭曲,对东北人民的压迫。当然,日本在“以战养战”目的下发展起来的伪满工业体系,也不自觉地为东北重工业发展积蓄了一定条件。

    日本人在东北就是想要永久的占据,日本人制定了险恶的移民计划,意图改变民族构成,使日本人成为东北的主体民族。在现已公开的资料看,东北人口结构改造成功后,日本人是上等人,占有土地,拥有财富,中国人是二等人,朝鲜人是三等人,只能从事务农、手工业等。开拓团就是实施这一计划而组织的日本移民,这也是后来的东北日侨问题的由来。

    

    苏联在东北的掠夺

    日本战败后,伪满洲国也随之寿终正寝。1945年9月18日,国民政府向美、苏建议:凡属日本及日本国民在华领土内所有全部产业权、契据、利息以及各类财产,包括房屋、发电厂、各种工厂、船只、船坞、造船厂、机器、矿业、有线及无线电设备材料、铁路、车辆、修理厂等等应认为已让予中国。

    斯大林虽口头上对中国以日本资产作为赔偿的主张表示同情,但实际上他对东北的日本工业早就另有打算,竟然把东北所有日资产业宣布为红军的战利品,由苏联红军全面接收,然后实行“重点摧毁”,就是把最新最好最重要的机器设备拆运到苏联,满足自己的需要。剩余的部分,一分为二,中苏各占其一,双方再进行排他性的经济合作,以免第三国(美国)的势力进入东北。这三个环节是统一的,缺一不可的,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全面占有和重点摧毁。三个环节都服从于苏联国家安全的目的。

    

    由于东北的轻重工业几乎全为日本的满洲重工业株式会社、满洲电业株式会社以及满铁株式会社所有,苏军占领东北后,首先将这几个垄断组织的头头满洲重工业株式会社总裁高崎建之助等日本高级经济管理人员抓起来,拘留于长春寓所,严加看管,然后从他们口中索取各种所需要的材料。让他们证明,东北某某企业是为关东军服务的,日本资本占多大比例,以便为苏军将企业攫为战利品提供"事实根据"。

    就这样,经过斯大林掠夺后剩下那些工业设施,成了解放后东北重工业重振的基础。其实掠夺后的东北已经破落不堪了。只有工厂厂房,机器等都被苏联掠夺回国内了。

    共和国建设时期

    东北工业部1949年初从哈尔滨搬到沈阳,工作中心也从北满转到南满,并着手恢复南满工业。工业部计划处化工轻工室主任杨俊同志被调到沈阳化工厂当厂长,生产肥皂。当时,工业部一批干部被派出去接收工厂,并在工业部下成立了10个直属单位。经过半年努力,这些工业部门都基本恢复起来。东北工业部不是专业部,是个综合部,在东北工业恢复中起了重要作用。

    东北恢复工业主要是从北满开始。首先是恢复燃料工业,主要是恢复鹤岗、鸡西、双鸭山三大煤矿,还有一批小煤矿。当时东北地区的过冬是个大问题,没有燃料。许多地方的电厂工厂靠烧黄豆,火车靠烧木头。二是巩固和扩大军需供应。当时东北有一个军工局,副局长是王逢源,主要负责军事工业。东北工业部主要管理民用工业。当时东北各个省都有省工业局。三是恢复电力工业。当时电力供应十分紧张,主要保大城市供电。我们军队的战士有时把小城镇变压器的油抽出来点油灯。四是恢复公用工业。除此之外,东北工业部还着重抓了黑龙江省金矿的恢复、东满矿山的恢复,包括铜矿、铅锌矿的恢复等。

    所以东北的基地的恢复大部分还是靠我们自己,靠全国资金投入。当然日本遗留下来的肯定有帮助,但日本并不是真心建设东北。

热门文章